车身翘头高度的检查
车身翘头高度的测量
车身翘头高度是一个针对车辆行驶高度的预定值。不正确的车身翘头高度可能导致车辆底盘在颠簸路面时拖底、损坏悬架系统部件,并出现与轮胎定位问题类似的症状。诊断悬架系统故障以及检查车轮定位情况前,先要检查车身翘头高度。
测量车身翘头高度前,执行以下步骤:
•
将轮胎气压设置到认证标签上指示的规格。
•
检查燃油油位。必要时增加重量以模拟油箱加满时的状态。
•
除备胎外,确保乘客舱和行李厢都已清空。
•
确保车辆停放在平坦的表面上,比如校准平台。
•
检查所有车门都已牢固关闭。
•
检查车辆发动机舱盖和行李厢盖已牢固关闭。
•
检查可能影响车身翘头高度测量的售后加装附件或改装设备:
–
大于或小于原装车轮和轮胎。
–
提升或下降组件
–
轮眉或地面影响
测量P和R的尺寸
测量定义
P 高度:地面至车轮开口顶部穿过前轮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R 高度:地面至车轮开口顶部穿过后轮中心线的垂直距离。
使用以下程序,测量 P 和 R 的尺寸:
注意:
左右 P 和 R 高度差应不大于
10 mm (.39 in)
。
1.
将前保险杠按下至少
25 mm (1 in)
,然后松开。执行该步骤3次。
2.
按照上述“测量定义”测量并记录车身翘头高度。
3.
抬起保险杠至少
25 mm (1 in)
,然后松开。执行该步骤3次。
4.
按照上述“测量定义”测量并记录车身翘头高度。
5.
P 高度实际测量值为步骤 2 和步骤 4 中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车身翘头高度规格
6.
在车辆后部重复以上步骤以测得 R 高度。
7.
如果 P 和 R 高度超出规格,则测量 Z 和 D 高度。
测量Z尺寸
测量定义
Z 高度:球节架下表面的中点中心(A 点)与垂直连接螺栓头之间下控制臂衬套下平面的中点(B 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A 点是球节架下表面的中点中心。
B 点是垂直连接螺栓头之间下控制臂衬套下平面的中点(B 点)
使用下列程序测量 Z 尺寸:
注意:
左右 Z 高度差应不大于
10 mm (.39 in)
。
1.
将前保险杠按下至少
25 mm (1 in)
。执行该步骤3次。
2.
按照上述“测量定义”测量并记录车身翘头高度。
3.
抬起前保险杠至少
25 mm (1 in)
。执行该步骤3次。
4.
按照上述“测量定义”测量并记录车身翘头高度。
5.
Z 高度实际尺寸为步骤 2 和步骤 4 中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车身翘头高度规格
6.
如果这些测量值超出规定值,则检查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
悬架部件磨损或损坏
•
碰撞损坏
D高度测量值
测量定义
D 高度:从下控制臂与转向节安装后螺栓头的中点到下控制臂与后副车架后安装衬套螺栓头的中点的垂直距离
使用下列程序检查 D 尺寸:
注意:
左右 D 高度差应不大于
10 mm (.39 in)
。
1.
按下后保险杠至少
25 mm (1 in)
。执行该步骤3次。
2.
按照上述“测量定义”测量并记录车身翘头高度。
3.
抬起后保险杠至少
25 mm (1 in)
,然后松开。执行该步骤3次。
4.
按照上述“测量定义”测量并记录车身翘头高度。
5.
D 高度实际为步骤 2 和步骤 4 中的测量值的平均值。
车身翘头高度规格
6.
如果这些测量值超出规定值,则检查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
悬架部件磨损或损坏
•
碰撞损坏